靠“拔草”火起来的博主,能阻止你“剁手”吗?

种草与拔草,正反之间都是生意。

“我的体型偏胖,这款衣服穿上超显瘦,大家可以看下我穿上的效果……”

相信不少消费者在小红书或抖音上都看到过这种“种草”内容,甚至有的消费者陷入“种草”套路中无法自拔,看到就想买。但最后他们发现,不少被“种草”安利的产品到手后,实际体验和“多余”是用户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打开闲鱼,直播间退货的产品比比皆是,而它们都是主播直播间曾经的神物、好物。

退货、换货、二次转手为用户实打实增添了负担,几次体验极差的购物经历让大多数消费者变得理性,“拔草”市场就由此出现了。

劝你退货,反对“种草”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分享社区的兴起,“种草”在各种社交平台蔚然成风,种草营销已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

以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为主阵地,品牌主疯狂邀请KOL/KOC做评测、内容种草、达人带货……随手点开这些平台,在一切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物欲望的角落,都带着“种草气息”。比如元气森林、完美日记等品牌的崛起,就是依靠在小红书种草快速获得成功。

蓝狙策划董事长刘大贺认为:“种草不同于硬广,相当于产品的优势是通过“第三方消费者”表达,具有比硬广更可靠的信任感。但种草切记自拍自夸,一定要基于用户的真实反馈,做好信任背书。”

在种草浪潮快速袭来的同时,各大平台也开始出现隐藏着虚假诱导的种草行为,让部分消费者开始反感“种草”内容。网络上由此出现了“拔草”一词,指通过自己的消费经验劝说其他用户理性消费,让消费者不再有购买欲,取消购买计划,远离“种草”魔咒。

在如今的营销环境下,不少网友选择“反消费主义”,为自己的购物清单做减法。豆瓣上就有“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组内成员可以发帖描述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由组内其他成员通过分析产品缺陷,帮发帖者拔草。

对于粉丝情绪的变化,部分博主的感知相当敏感,于是就有了第一波以“拔草”吸引粉丝的博主。

当下,达人、博主所分享的“拔草”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通过分享产品测评,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商品不值得买;有的则十分“学院派”地引用相关科普观点和试验数据,佐证“种草”产品的好物是智商税。拔草”博主正是因为他们真实、敢说而出圈。他们不怕得罪大品牌,常通过专业、真实、全方位的测评,来呈现出产品的好坏,也因此获得了粉丝的高度信任。就连许多“种草”博主,也不时发出“拔草”视频,再次吸粉;可以说,大多数美妆、时尚博主都“拔过草”。

事实上,“拔草”虽然可以让一些人避免跟风、盲目消费,但同时也要注意那些打着“拔草”旗号变相“种草”的博主。

假“拔草”真“种草”,

“拔草”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随着各消费领域掀起“拔草”风,部分网红、达人也都纷纷利用“拔草”这一新鲜噱头,圈占互联网流量。若说“种草”为了变现,那么“拔草”的最终目的,无非只是为了继续“种草”罢了,“拔草”也变成了“种草”的工具。

在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这三大内容平台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题,如“双11、618,这些东西不要买”“气垫、防晒等红黑榜”“风大踩雷”“今天我来给大家拔草了”等等。

当你以为博主们是在劝消费者忍住剁手的欲望,帮助消费者排雷避坑时,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掉入了另一个陷阱。这些博主往往通过周围几个人的尝试,或“学术派”地看成分表,告诉大家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很多种草博主也看到了“拔草”的潜力,纷纷推出购物“红黑榜”,并将其发展为固定栏目。一些借“拔草”话题收割了大量流量的博主,在积累了足够的粉丝,有了变现基础后,纷纷走上了“种草”之路。
 

尽管这些博主每天仍会发布所谓“拔草”内容,但其“种草”广告合作的比重却越来越大。在社交平台上,这些“拔草”博主中,有人开始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开通电商店铺变现或者为其它内容帐号引流、圈粉;有人推荐先前已证明是交智商税、不值得买的“种草”产品;更有人在账号简介当中,直接标注商业合作联系方式,彻底成为了“种草”营销号。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博主间甚至已经开始相互“打假”,先指责某个博主所谓的红黑榜其实有收取黑公关费用、接广告等等,然后被针对博主再辩驳……逐渐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除“红黑榜”之外,拔草市场中还存在所谓的“专业测评”,这比红黑榜更容易影响消费者。站在客观权威的制高点上,去独立评测产品的好坏,需要更严谨,但也会存在以“科普”之名的带货机构。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一心求“拔草”的消费者,有可能让假“拔草”真“种草”的内容误导,再一次陷入“剁手”的循环当中。消费者在“拔草”过程中,一定仔细甄别是“拔草”还是“种草”。

“拔草”博主频频“翻车”,

流量变现为何这么难?

在一些热门“红黑榜”视频下,有不少网友对榜单内产品归类提出质疑:

“某某款粉底液厚重浮粉?大干皮觉得巨好用,很轻薄还持妆。”

“博主也太绝对了,某某牌子我用的就很好。”

“几款跟你是同款,但是优缺点跟你说得都不太一样。大家也就看看做个参考吧,自己用过才知道。”

小红书某“拔草”博主靠“红黑榜”起家,但在粉丝积累到10万后,基本不见“拔草”视频,更多的是一些美妆方法和相关产品推荐。对此,粉丝开始不买账,“我最初关注他就是因为他的黑榜和我的踩雷产品高度一致,现在开始卖货了是怎么回事,她卖货也不是最便宜的呀。”

“先‘拔草’,后‘种草’,自己‘打脸’自己的‘翻车’行为,是粉丝最不能接受的。”一位“拔草”博主的粉丝表示:“自己关注的一位博主接到了某大牌粉底液的推广,但其展示的完美妆效和持久度,正是他去年拔草时点过名的产品,‘前后打脸,真的不能忍’。”

对于“拔草”博主来说,就算是想要进行流量变现,也要严守产品质量关,对品牌进行合理的筛选,严格按照科学流程进行测评。同时,“拔草”博主不仅要向粉丝明确表示“什么是真实测评”“什么是品牌合作”,还要让品牌方接受“真实结果”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两次“翻车”,或许不会影响“拔草”博主的变现,但是频繁的“打脸”“翻车”,可能就会受到粉丝、品牌乃至行业的质疑。

热门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