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一个被软件重新定义的工业世界,将是制造业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从制造业踏入互联网江湖,又带着在新兴行业的积累,杀回制造业的大有人在。身为创业者,我自己去四处奔跑融过资,做成过项目,也做死过项目;身为投资人,我做过创业孵化器,投资过比特币、投资过互联网项目,现在又开始做工业领域的创业服务。制造业出身的人,更愿意以制造业“创新工场”为努力方向。
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我们最大限度扶持着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创业者,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像互联网行业一样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我们也推动并改变着一个个处于困境的传统制造企业,让它们能够有机会金蝉脱壳,起死回生。
一进入制造业创业服务,就让我们感叹“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创业太艰难”:市场环境艰难,融资环境艰难。当年我们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做比特币的时候,两周就可以赚到几十倍。而回望制造业,辛辛苦苦炼一吨钢,也赚不到多少钱。加上周边各种媒介,天天告诉你要颠覆一切……很多披荆斩棘30多年、创造了亿万身家的企业家们,突然觉得自己面对那些在电脑前写代码的“新生代”,束手无策了,甚至有发自内心的畏惧。
制造企业转型何其难
上周我参加一个饭局,一位山西煤老板问:“我的煤炭生意一塌糊涂,花钱上了很多培训班学互联网转型,学完之后,除了觉得老师挺牛、很崇拜以外,啥也落不了地。想学别人在互联网领域搞天使,又完全不懂,怎么投怎么亏。你说我到底干点什么才能不赔钱?能不能给我出个互联网转型的主意,多少钱都行。”
但说实话,这笔钱我还真是没有本事赚。“因为你根本就转不了,越转越折腾,倒得越快。”
人类社会有一个底层规律,就是每当时代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社会的财富都将被重新分配,新时代的人获得财富,旧时代的人失去财富,这是一个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一次时代变化,前一个时代的强者都要衰落,恐龙永远跨不过白垩纪,这是自然规律。
通过转型超越时代变化,是个美好愿望,只是当下,除了“互联网+”培训老师赚了不少钱,很少看见哪家企业真的转型成功了。
看一下富士康的例子。这个代表极致制造能力的企业,这些年喊了很多次转型的口号。
1.要做终端市场。百脑汇、万马奔腾计划,后来成为鼓励员工创业开店卖富士康产品。
2.要推出自有品牌。要设计好的产品,后来在代工路上越走越远。
3.要整合所有电器和电脑售后服务。从制造业进军到服务业,是与街头电器修理店抢生意,最终因无法实施而放弃。
4.要进军物流。至少目前没看到更有诚意的结果。
5.要进军文化事业。一部晋商电影《白银帝国》,估计很多人都没看过。
显然,富士康的几次转型并不太成功。那么,为什么企业很难成功转型?
物理学有一个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总量一定,熵增不断且不可逆,系统会越来越混乱,最终系统将消亡。
无论你如何调转方向,你的组织仍然是封闭的,注意:组织是封闭的,而不是人。作为企业家,你可能也在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你的组织形态始终是封闭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永远觉得自己团队不行的原因,其实不是人不行,是人的协作方式不行,因为它太封闭。
制造业转型就好像玻璃窗里的飞蛾,你听了这么多互联网思维,上了这么多培训课,读了这么多文章,明明看到了外面美好的未来,但可能永远都飞不过去。
你能做到“平台开放”吗
那怎么办,难道等死吗?当然不是,比如,可以开放你的平台。
你的组织要专注于去做制造和渠道,这两件事是做了30多年的你最擅长的,至于创新,要交给创业者去做,交给年轻人。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只有开放,再开放,才能起死回生,才能让两代人共享变革的成果。
作为中国制造业开放平台的推动者,我想根据自己过去一年间与500多位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接触经验,谈一下什么是平台,什么是开放平台。
1.先说平台
平台并不是刚刚出现在过去三年、五年、十年的东西,平台其实已经出现几百年了,无论是过去的铁路、电网还是光纤,都是平台。
所谓平台,就是某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创造了一个场所,这个场所能够帮很多创新者、开发者、创业者解决一些基础问题,让你在创业中不需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帮你把很多底层的事情处理掉。这样你的创新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而且重复式的劳动也可以大幅度减少。
这是一个非常合理而有效率的方式,而当一个个平台建成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平台的力量比想象中要更大。
举个电网的例子。爱迪生发明电、做第一个电灯泡的时候,并没有电网的存在,所以除了发明灯泡,他还要发明电灯,再去造一个发电机。所以他的创新成本和风险都是巨大的。
但是,当一个又一个小创新出来以后,大家发现,原来我们都需要改变,于是有了电力公司和电网。然后,一个电网又促成了与电有关的无数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家电网或电力公司可以发明每一种电器,但是如果没有电网和电力公司,也不会有这些创新。
所以最终一个平台带来的,是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我们看到了一些创新者需要的基本技术和渠道,然后把这些抽离出来,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低成本地创新。接着我们发现,这些创新者会把整个平台的力量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平台和创新者是两个互补互存的关系。
2.再说开放平台
其实开放平台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很常见了。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0年里,平台不但存在,而且重要;不但重要,而且有非常快速的更新和迭代。这些快速的替换和迭代最根本的因素就来自于开放。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平台不够开放,它就会被更开放的平台取代,而且会被取代得非常快。
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众所周知的Facebook和MySpace。Facebook曾经只是一个小网站,而MySpace是一个巨头,竞争中Facebook一直处于劣势。而在2007年,Facebook做了一个重大的,可能也是艰难的决定,就是把它的平台开放出来,让所有创新者可以应用其基础设施。结果从2007年开始,Facebook开始超越MySpace,并把它远远地抛在后面。因为在这个平台上,Facebook激活了数十万个开发者,MySpace不仅是在跟Facebook竞争,而且还要与数十万个开发力量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例子是Windows mobile。当时大家还没有看到苹果,都认为Windows mobile是手机操作系统的未来。在Windows mobile一统江湖的时候,谷歌怎么能打败微软呢?微软技术好,做得早,品牌优势、先发优势,又有PC端的连接,看起来是不可能被攻克的堡垒。谷歌最后只做了一件事,安卓开放平台,它看到运营商、开发者、手机商都希望有开源的免费操作系统。借助这些外部创新者,安卓快速成长,并拉开了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
可见,相对较弱的公司,完全可以靠着开放的平台打败强大对手。
那么,一个开放平台的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
(1)你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依靠所有合作伙伴的力量一起来竞争。
(2)平台上的开发者跟你有分工,你不可能做所有的创新,你要用你的资源,让他们来做他们最适合的事情。
(3)不要总想着控股,没有一家电网会试图控股所有的电器公司。你越开放,在单一项目中占的比例越小,就越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利益。最终你自己也收获更多。
有一个现象,就是那些风险投资者,对于天使期的制造业项目通常没有兴趣,而是更愿意在VC期介入,因为这个时候,公司各方面已经稳定。但是没有天使期,哪来VC期呢?
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在制造业说了这么多年,还是只有华为、格力,却很难见到新兴领域像聚美优品、滴滴打车这类快速崛起的新贵。
制造业创业必须解决“两大难题”
资本为什么没有兴趣?因为制造业不同于互联网,不是给你两三百万元,你就能验证模式的,也不是给你一千万元,你就能快速扩张的。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创业者,你将面对两个永恒的难题:
第一,如何量产。
你的技术很牛,你的设计很牛,但是你没有工厂,没有模具,只能找代工,而代工厂很可能生产不出你要的东西,因为如果按照你原来的设计去生产,次品率就会非常高,这时你就必须不断地返工修改设计方案。前文说过,锤子手机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另外,在制造业创业领域,很多创始人是技术研发型的创新者,生产并非其所长,这个短板会一直困扰公司的发展。
第二,销售渠道。
互联网产品基本都是免费的,使用门槛非常低,只要你舍得烧钱买流量,就很容易快速扩张。但工业产品不同,因为你的客户是需要实物体验和试用才会购买的,所以渠道非常重要。有位朋友,做了一款测试空气质量的智能硬件产品,叫720环境宝,虽然产品很不错,但是因为渠道有限,需要一家家地去找去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扩张速度。而他所在这个行业,成熟公司的渠道体系都是用10年甚至20年时间建起来的。
因为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制约,制造业创业者的重资产模式,很难达到财务投资人的扩张速度要求。最重要的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钱,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行业积累,这是传统企业的优势,是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一般财务投资人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对你的项目感兴趣。
而这些,恰恰就是我想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新兴的智能制造开放平台,以数百上千家成熟的制造企业和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帮你解决创业初期的困难。有制造业的开放平台,有客户获取的渠道,从技术到量产化的能力增强了,你不需要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和创新领域,就会获得更多机会。
作者兔哥(阚雷),资深工业互联网人,水月创投合伙人兼总裁。公众号:兔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