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算是对微信运营的小小总结,说不上是经验,毕竟一万个哈姆雷特有一万种活法。我们就从定位、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微信元素拆解)、推广、工具、公众号推荐等几个方面,来总结微信运营的一些规律。
公众号运营第一步:定位、内容与营销框架
1.定位
在开始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之前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思考定位。
用户定位:搞清楚目标用户是谁,目标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做用户画像。
服务定位:提供什么服务,是否有差异化。
平台定位:结合用户定位与服务定位来决定平台的基调,学术型?恶搞型?创意型?平台的基调将决定内容运营与用户运营的策略。平台定位还涉及自定义菜单的规划。其实自定义菜单的规划有点像APP底部的功能规划,规划的思考维度可以从目标用户、使用场景、需求、平台特性几个方面来考量。如:是不是一看就知道平台的特点了?自定义菜单其实就是在告诉用户:我这里有什么。
对于想运营自媒体账号的朋友,一个要么你自己本身比较牛,BAT背景啦、创业小新星啦、网红啦等,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运营的微信自媒体账号一般质量比较高,目标用户比较集中,稳定性较强,大部分内容偏干货,学术范,比如BLUES、老鹰说、苏杰等。
要是你本身不怎么出名,就必须得足够特别、另类、气质高冷或屌丝,找到一个很小的切入口,做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比如“深夜发媸”(专注于两性话题),这一点和微博上的知名段子手成长路径颇为相似,如专注于星座研究的“同道大叔”,专注于发现奇葩事的“当时我就震惊了”,电影推荐“电影狙击手”等。
在微信订阅号的运营上,我个人认为走这两种路径且做得小有名气的都是有研究价值的。
2.运营
概述:每天具体推送什么内容,内容上的安排还得是有逻辑的,不断的重复能让用户记住平台的特质,比如“一条”的正文排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互联网er的早读课”的正文开头部分,从内容运营的角度来说找到重复的元素,如首图,正文开头部分,正文结尾部分等,对于传播和留存用户是很重要的。运营过公众账号的朋友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保鲜度”一般是3天,过了3天后若平台没有好的文章接力,粉丝直降是毋庸置疑的事。
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在推送形式上,是选用单图文还是多图文,单图文的好处是每天可以让目标用户集中精力读一篇最高质量的文章,但这个还是得因平台不同而灵活变化,对于资讯类的公众号,单图文的推送难免会显得单薄。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依赖平台特性与目标用户。
二维码:原生的二维码实在没有什么新意,缺乏辨识度,二维码在一篇正文中还是占到了一定位置的,所以更要与众不同,具有新意,经常更换,现在常见的表现方式有:
长按:很喜欢36氪这张,把二维码作为了一种平面设计的元素;
指纹:今年指纹长按识别的特别多,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觉得挺新鲜;
动态:GIF的动图式二维码还是很别致的,够新颖。
二维码常用工具推荐:快手、视觉码、美图GIF、联图网、草料二维码。
这几款工具都是自己用过的,操作简单,顺手,类似的工具肯定还有很多,列list实在没必要,工具关键还是得用起来顺手。
关注的关键时间节点list,表格中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个人认为每个运营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的list,方便做营销推广活动,具体时间节点的选择依赖平台的特性,比如,如果订阅号的目标用户是大学生,那么时间的节点就更多紧靠CET、雅思、托福、校招、情人节(你懂的)、毕业季、寒暑假这种,最重要的是达到平台与目标用户的共鸣,推出的内容适宜适时。
事件营销选择来源渠道:
以下是我个人常去的站点,一些排行榜具有很强的选题参考价值:百度搜索风云榜;网评排行—搜狐;热门新闻每周排行;热门微博/话题;百度指数;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知乎;豆瓣;36氪报道;i黑马创业报道;优酷视频。
在知乎论坛,豆瓣社区上可以发现一些深入探讨的问题;互联网媒体的报道一般能反映当下人们的关注领域、热门关键词;微博上的消息比较偏向娱乐性,以八卦娱乐奇葩异事最能吸引眼球,可以用来做吸引用户流量的选题;在视频网站上可以启发写段子的灵感,比如热门神剧“万万没想到”,每次到了要开脑洞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去看望下重症患者王大锤 。
接下来,开始把微信的元素细化来分析特性和方法。
微信标题:用何种方法取名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总结,规律总结得很好,这个方法论其实可以自己收藏然后去做后续补充,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运营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体
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既得收益相结合,会更加挠到受众痛点,奶牛Denny有一篇《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标题形式可以模仿。
合集型
6种方法、5个建议、4个趋势。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如果还有个好的结构,合集型文章读起来更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抓到点。
但你的几个方法趋势确实得有用和给人启发。内容水,别人被标题吸引进来,也会失望,适得其反。像《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这种,就比单独介绍一个Airbnb更丰富。另外,盘点、榜单也是一种讨巧的方法,如《“盘点”重磅推荐!来自Adweek2014年度Digital,Television,Magazine榜单》。
全部评论